氣浮設備是將空氣排入污水中產生微小氣泡作為載體,使污水中的乳化油、微小懸浮物等污染物附著在氣泡上,形成懸浮體,然后浮出水面。氣泡漂浮效應利用水面的泡沫或浮渣,可以達到分離雜質、凈化污水的目的。該方法主要用于處理污水中自然沉淀或漂浮法難以去除的乳化油或相對密度接近1的小懸浮顆粒。讓我們看一下
氣浮設備是如何實現氣浮分離的。
氣浮法包括氣泡的產生、氣泡與顆粒(固體或液滴)的附著、漂浮分離等過程。氣浮分離的實現有兩個必要條件:
(1)給水提供足量的微小氣泡,理想大小為15~30"m;
(2)使目標物質處于懸浮狀態或疏水狀態,以便它們與氣泡相結合而漂浮。
水里上升的氣泡靠近疏水性固體顆粒(有一個臨界厚度),它們穿過含有固體微粒的水層,它們會粘附在上面,一起漂浮到水面,形成泡沫。進到水中的氣泡中,沒有任何懸浮物附著在氣泡上。要看物質的潤濕性,也就是它能被水浸潤的程度。不同物質對水的潤濕性可通過水的接觸角來表現。粘附率取決于顆粒的潤濕性。粒子的潤濕性可以用滲透角的大小表示。隨著滲透角的增大,粘著幾率增加,氣泡附著在顆粒表面的牢固程度越高。水表面活性物質及電解質的吸附現象會影響顆粒表面的潤濕性。活性物質吸附在顆粒表面,降低了其潤濕性,使顆粒具有疏水性。常見的表面活性物質有植物油、脂肪酸及其鹽、硫醇、烷基硫酸鹽和胺。溶氣分子對顆粒表面的吸附增大,也可增加粒子的疏水性。一般滲透角>90,容易被氣泡吸附。在物料相對密度小于1時,氣浮法尤其有利。這種物質在滲透角接近180時也容易浮起,它是一種親水性的物質,其吸附能力不強,很容易分離。如果滲透角接近0,則不能在此時吸附。
氣泡的大小和數量會影響氣浮設備的分離效果,理想的氣泡尺寸是15-30英寸。如果增加了水中的空氣含量,接觸和粘附的可能性隨廢水雜質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這樣,單入的體積消耗也會降低。氣泡的大小在漂浮過程中穩定。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需要加入不同的泡沫發生劑來降低表面能量。如松香、甲酚、苯酚、烷基硫酸鈉等,其中有些可捕集并產生泡沫等功能,其中雜質顆粒的重量不超過顆粒對氣泡的粘附能力,氣浮性能好的顆粒大小取決于物料的密度,約為0.2~1.5毫米。
氣浮設備也可與混凝結合使用,稱為混凝氣浮。氣泡比投加前形成的絮凝體具有更高的粘附率。由于污水中附著的氣泡形成了浮體,利用浮力升至水面。利用水面的泡沫或浮渣,可以達到分離雜質、凈化污水的目的。